審計重要性的概念?
在審計中,重要性原則指審計師在考慮審計環(huán)境、審計資源、審計風險、審計成本等多種因素的基礎上,需要關注重要審計事項,制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水平和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判斷某事項對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慮財務報表使用者整體共同的財務信息需求的基礎上作出的。如果合理預期錯報(包括漏報)單獨或匯總起來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表作出的經(jīng)濟決策,則通常認為錯報是重大的。
判斷考慮的角度是報表使用人。審計重要性雖然是注冊會計師作出的專業(yè)判斷,但是其判斷考慮的角度卻是報表使用人。
注冊會計師在判斷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的錯報或漏報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為依據(jù)的,而不是從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或注冊會計師的角度考慮的。
所以,注冊會計師在作出審計重要性的判斷之前,必須在充分了解報表使用人的基礎上評估會計報表使用者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錯報或漏報的容忍程度
審計重要性高了好還是低了好?
當然審計重要性高了好
1.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額額度表示的會計信息錯報與錯弊的嚴重程度,該錯報或錯弊未被揭露足以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判斷或者決策。
2.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指注冊會計師通過預定的審計程序未能發(fā)現(xiàn)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上存在的某項重大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
3.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高。這里所說的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錯報金額的大小。
審計重要性水平高了好還是低了好?,主要取決于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風險的承受能力,審計風險承受能力越高,重要性水平可以提升,如果審計風險能力承受越弱,或是審計風險控制較為嚴格,重要性水平可以向下調低,所以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呈正相關關系。
審計重要水平一般分成哪兩個重要層次?
審計人員在運用重要性原則時,應當確定重要性水平,考慮如下兩個重要層次:
(1)對錯報的金額和性質的考慮。重要性受到錯報的數(shù)量或者性質的影響,或者受到兩者的共同影響。重要性具有數(shù)量和質量兩個方面的特征。
(2)對財務報表層次和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認定層次重要性的考慮。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是為了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發(fā)表審計意見,而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來源于各個賬戶、各類交易。因此,審計人員必須考慮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又必須通過驗證各個賬戶、各類交易進而考慮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認定層次的重要性,以得出財務報表是否合法、公允的整體性結論。
審計重要性水平劃分標準常以影響資產(chǎn)和經(jīng)營成果的程度劃分為重大影響和一般影響,凡影響資產(chǎn)和利潤3%以上的為重大影響。
存在重大影響的,注冊會計師要求企業(yè)進行賬項調整以消除其影響。存在一般影響的,可以不做調整,但注冊會計師一般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